疫情之下2022中国手机品牌何去何从?: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月手机出货量仅有1486.4万部,同比下滑31.7%,这是近一年多以来的最低值。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为4788.6万部,整体同比下滑22.6%,5G手机出货量也罕见地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了11%。
对于手机品牌来说,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已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到了生死存亡的边际,刻不容缓。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不断推出多屏与折叠屏的产品来吸引客户眼球,推动品牌向上去争取更多高端品牌市场份额,是不少手机品牌立足自身业务做出的改变。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今年已削减约1.7亿部订单,占原2022年出货计划的20%,未来几个月订单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而这背后是,疫情的影响,经济不景气,换手机的频率直接受影响。第三方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现:最新的研究数据是,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从25个月延长到了31个月。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2月OPPO(不含realme)销量仅为400万部,同比下跌45.7%,接近腰斩。vivo(不含iQOO)、小米也分别同比下滑了38.6%和20%,苹果降幅较小,仅为4%。而国内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只有荣耀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但原因是因为去年的荣耀还没有彻底发力,基数较低的原因。
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海外市场也是各大品牌重点发力。去年小米在海外实现营收1636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49.85,连续三年的营收增速都在30%以上;OPPO、vivo的海外营收占比也在半数左右。但海外市场存在着大量机会的同时,其所孕育的风险也在越来越大。由于定位相近,国内手机品牌在海外市场也是内卷越来越厉害。由于各大厂商手机产量较大,因此未来价格战或不可避免。尤其在全球经济遇冷的情况下,通过降价来拉动销售可能成为不少品牌不得不走的一条路。此外,国外越来越难以捉摸的环境对国内手机厂商来说,也正在从遥不可及变成随时可能发生在身边的情况。去年,印度政府对华为、小米、OPPO和一加展开了大规模税务搜查。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一味打价格战无异于是饮鸩止渴,难以持久。苹果能够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持续领先的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其通过高端手机市场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反过来将相关的利润中的一大部分投入到研发中,持续保持自己在核心竞争力上的优势。所以寻求产品高端化,复制苹果的道路,成为国内手机厂商的首要选择。
从国内手机厂商的策略来看,从最早的芯片跑分(跑分指通过相关的跑分软件对手机进行测试以评价其性能,跑分软件中测试的跑分越高通常表示手机性能越好)、到高功率充电技术、再到更优秀拍摄模式和算法以及大屏、分屏和折叠屏等,各大厂商穷尽一切技术手段,来打造自己的产品亮点。其中,尤以拍摄技术成为各大厂商比拼的重要舞台。
最早,手机厂商在硬件方面下功夫:获得更大进光量的更大尺寸的摄像传感器、可以提供更高像素结果的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处理能力更强的手机SoC芯片,以提升拍摄过程中的流畅程度。
在硬件潜能几乎挖掘殆尽之后,手机厂商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优化”的阶段。在“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优化”阶段,手机厂商从最初采购传感器转变为和零部件供应商一起开发专属的传感器;针对芯片开发特定的算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超级防抖、超高动态范围成像、超暗夜景成像等新功能。通过这些定制化的开发,手机拍摄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站在“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优化”的肩膀上,手机厂商发现了市场上的SoC平台芯片并不能满足日益高涨的拍摄需求。尤其是在支持手机厂商自己开发的AI算法芯片,SoC平台芯片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限制了拍摄功能的持续提升。因此像Vivo这样的厂商开始自研SoC平台芯片之外的一颗新的处理器V1,通过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来实现更好的摄像和拍照的功能。而正是有了这个强有力的芯片算力,手机厂商可以持续提升自己的算法矩阵,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举措并没有取得预想当中的成绩。尤其是过去两三年时间里,国产手机品牌的高端化进程并不顺利。2021年,中国高端手机(批发价400美元以上)市场中苹果的市占率由40%增长到59%,而OPPO、vivo、小米、荣耀四家厂商的共同占有率反而从29%降至26%。所以在华为基本淡出国内手机市场的情况下,高端手机市场份额更多还是被苹果所占据。所以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产品高端化并不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当前国内手机厂商的捷径。
苹果的“泰坦计划”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谈资,但是苹果始终没有下决心敲定自己的造车模式。库克守成有余,但是进取心相比于乔帮主来说,还是差了不少。现在的智能电动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乔帮主之后,苹果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历史的产品,目前更多还是在吃以前的老本。在这种情况下,苹果肯定需要造车,通过造车来给自己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苹果之外,两家果链上的公司——富士康和立讯精密在造车路上相比于老东家来说激进了不少。富士康不仅和吉利成立了专注在代工业务领域的合资公司,同时也和同为本土车企的裕隆汽车合作,开发了纯电动专属平台leyu乐鱼·体育官网,进军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决心非常大;立讯精密则是豪掷100亿参与到奇瑞的混改中,通过奇瑞比较成熟的汽车体系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帮助自己达成具备造车的能力。其实两家公司大举进军造车领域,被市场视为将为苹果继续代工智能电动车。但如今苹果电动车项目短期难以看到端倪,不知道这两家苹果在国内最重要的供应商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在基本放弃了手机业务之后,华为不仅以自己的鸿蒙系统以及华为应用市场作为基础,积极进联网市场,同时在难度更高的三电系统以及自动驾驶方面,都有不少布局。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华为HI已经拿下包括长安、北汽、广汽在内的多个品牌的订单,之前更有传出大众希望整体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并将其纳入到大众中国的架构内,成为大众在国内推动自动驾驶业务的抓手。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在任正非三令五申不造车的前提下,通过操控金康新能源汽车公司打造了问界AITO品牌,其在国内智能电动车市场上分一杯羹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小米。在手机厂商中,小米造车的决心是比较大的,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雷军和他的团队已经意识到,手机以及公司目前在经营的其他业务已经很难支撑现在的小米持续增长了。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10年投资100亿美元的宏大计划,也是彰显了小米转型的决心。随着大量资源的投入,小米开始持续招揽国内汽车行业的人才。不过小米造车的关键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为此小米通过产业资本投资,已经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布局。下一步就看小米汽车怎么把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同时将小米生态圈和小米汽车能够很好地进行一个整合。
对于国内的手机厂商来说,华为的教训非常惨痛,但也没有办法。一旦小米、VIVO同样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其会面临和华为一样的局面。由于没有办法采购到高制程芯片,转而没有办法再延续自己的手机业务。华为以其强大的支持能够支撑到今天,但小米和VIVO在经历华为这样的极限施压之后,能否有华为的技术储备和底气去开拓全新的市场,还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所以雷军之前才会首期拿出100亿,随后10年投入100亿美金来进军智能电动车。
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要寻找第二增长线并不容易。一方面手机厂商都已经投入巨资,冒着巨大失败的风险开始自研芯片;另外一方面,小米华为开始动辄上百亿的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智能电动车领域。以后的手机,其实只可能是整个大生态中的一环,如果没有办法更好地和其他硬件进行互联,单纯地割裂来看待手机这个产业,国内手机厂商在事关企业战略决策上会陷入一个误区。也就是说不能为单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如何制定一整套的战略规划,找到新的突破点并能够持续进行聚焦,这个说说容易,做做就很难了。
Copyright © 2016-2025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沪ICP备2021003794号-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