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020-123-1451leyusports@heshangyuan.com

  1. leyu乐鱼官网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中国手机30年的变化历程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4-11 07:06:58 点击数:

  中国手机30年的变化历程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信接轨,率先建设900MHz模拟移动电话。同年,模拟通信时代的行业霸主摩托罗拉公司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推销移动电话。当时进入中国的第一款移动电线,其外表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功能上,摩托罗拉3200只能用于打电话,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通线分钟。

  这台在中国上横空出世的手机售价2万元人民币,在黑市甚至炒到5万元,这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但也同时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引得企业大老板纷纷追捧,粤港文化词语“大哥大”也逐渐被套用在了这种“砖头机”上。一时间,梳大背头、抹发胶、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而当时国内拥有“大哥大”的“富人”约有3000人。

  上世纪90年代初,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欧洲厂商率先开垦GSM地,数字通信被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2G),相对于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发射范围更广,抗干扰力强,且可以支持来电显示、传呼和短信业务leyu乐鱼

  1994年,中国建成第一个GSM通讯网络,1995年,中国出现第一款GSM手机爱立信GH337;1999年,摩托罗拉推出第一款全中文手机CD928+。彼时,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后来居上,与摩托罗拉并肩在手机业界成三国鼎立之势,占据着80%的国内市场份额,西门子、松下、阿尔卡特等国外品牌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新兴科技行业的市场充斥着洋品牌,有关部门岂会坐视不理?1998年,原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手机生产必须获得其牌照许可。文件还规定,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手机必须有60%销往海外市场。

  1998年10月,中国第一部国产手机诞生——科健KGH-2000,随后,首批拿到牌照的国产手机厂商——科健、熊猫、南方高科、厦新等开始在夹缝中默默崛起。1999年底,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3%。

  国产手机有牌照,但却没有技术,该如何生产手机?得益于政策春风的照顾,洋品牌受阻于中国手机市场准入机制,只好向持有牌照的中国伙伴伸出橄榄枝,借道而行——借助国产手机的生产牌照打入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厂商则通过贴牌生产手机赚取利益。法国SAGEM公司与波导、三星与科健便是达成了类似的合作协议。

  在2000年的时候,TCL推出第一款国产WAP手机999D,该机也成为当时国产手机中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手机产品,弥补了国产手机没有高端产品的空白;次年TCL推出钻石手机,将通讯工具与装饰品相结合,领一时风尚。2003年,TCL手机以9.31%的市场综合占有率稳居国产手机第一,位列全球第八。

  但是,自主研发的道路并非如此顺利。手机的核心技术乃至塑胶壳均被外资垄断了,TCL拼尽全力才培养出一条简陋而残缺的产业链,研发出来的手机难免质量差、故障率高。

  与之对比下,拥有成熟技术支持的洋品牌质量过硬而销路紧俏。2002年,诺基亚推出第一款塞班系统智能手机。次年,诺基亚1100问世,这款机型凭借简单、稳定、低价的特点深获好评,造就了2.5亿台的全球销量,成为诺基亚品牌乃至功能机的经典之作,更为深远的意义是,诺基亚1100成为了传统手机与后来的多媒体手机的分水岭。

  率先遭遇“滑铁卢”的就是还沉浸在与三星“度蜜月”的科健。其放松了技术的研发,仅满足于贴牌带来的丰厚效益,最终难免沦落为一家机械生产的“代工厂”。2005年,科健逐渐从消费电子市场退出,曾经的国产机“第一品牌”关门大吉。

  波导、夏新等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萎缩,从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年初,国产手机的整体市场份额由此前的55%下滑至44%。2007年,国产手机的颓势仍不见好转,波导前三季度亏损5.06亿元,夏新同期亏损4.6亿元,联想手机在上个财政年度的亏损额达1.33亿元。

  有人退下来自然有人上位,尽管国内市场被以诺基亚为首的一众洋品牌称霸,但是借助政策放宽和技术突破,以天语、金立等为代表的第二代国产机成为黑马跑出。

  2004年,延续五年之久的手机生产“审批制”终止,取而代之的是“核准制”。审批制下,获得许可牌照的只有36家企业,其他手机制造企业只能靠贴牌度日。审批制终结,一批合资的国产手机生产商开始打出自有品牌。

  2006年,专门生产手机芯片的联发科(MTK)崛起,手机厂商只要购买这种廉价的MTK芯片,加上定制的外壳和电池,即可自行组装手机。毫无疑问,MTK成为功能机时代,国产手机第二波浪潮的重要推手。

  2002年天语手机公司天宇朗通成立,并自建研发团队,但可惜亏损8000多万元。尔后,天语把芯片技术交给联发科,生产外包给富士康,推出成本低廉的山寨机,自身则聚焦于销售渠道的建立——在全国寻找代理商,交出手机定价权,以让渡利润换取渠道。最终效果喜人,2007年,天语手机出货量达1700万部,在中国手机市场仅次于诺基亚,成为国产手机冠军。

  与天语成立于同一年的金立,也在拿到手机牌照后开始生产自有品牌手机,2006年金立完成目标年销售量300万部,利润超过2亿元。此时,功能机时代国产手机的第二波浪潮,主角已变为天语、金立、中兴、长虹、宇龙通信。而第一代的幸存者TCL,其手机业务重心早已转型海外。2008年第一季度,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和LATAM(拉丁美洲市场)两个市场占TCL总销售额的92%。

  国产手机在奋起直追,海外品牌也在竞争中升级迭代。在“伏地魔”iPhone 降临之前,各品牌在市场上驰骋,同时又互相兼容并收,同时,这更是塞班系统和诺基亚最辉煌的时刻。

  600MHzd的arm11处理器,3.5寸真彩电容屏幕,比市面竞争的对手先进5年的操作系统iPhone为全球手机市场带来了性的颠覆,手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iPhone的横空出世便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其上市74天就卖出100万部;2008年,第二代iPhone 3G 继续火热,上市仅三天,该手机就售出100万部。

  诞生2年后,苹果公司与中国联通达成协议,iPhone才正式进入中国。据悉,中国联通版iPhone 3G正式开售前已有近300名消费者提前在门外排队。但真正在中国火起来的苹果手机,还数2010年推出的iPhone 4,据网络消息透露,截至2011年1月,从中国联通和苹果中国官方售出的iPhone 4达400万部。

  与此同时,手机系统另一霸主Android也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苹果手机的IOS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操作系统,而谷歌的Android系统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

  国产品牌华为是内地第一家加入该联盟的手机厂商。2011年,最先入场的华为推出了自家首款安卓机U8220,同期跟进的还有小米、魅族、OPPO、vivo等品牌,随后,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纷纷投奔安卓阵营。

  2011-2012年,国内依然是海外手机厂商的天下,同时还存在安卓、IOS、塞班、黑莓等多个操作系统的机型相互竞争的局面,而在国产手机品牌中,“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就是业内的佼佼者,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

  互联网手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向消费者直销,因此其最大特点是高配低价。2013年,小米性价比+饥饿营销模式成功杀出,随后,魅族魅蓝、酷派大神、联想黄金斗士、乐视、360、ZUK等手机电商品牌也汹涌而来,互联网手机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更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注意到了国产品牌。

  但是当人们都在拥护互联网营销的时候,OPPO、vivo却把线下市场统统捡了起来,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虽然营销方式传统,但成效显著。

  2016年后,随着OV逆袭、乐视崩台、ZUK告别,线下渠道迎来复兴,互联网手机在国内市场再也无法被神化,只作为和线下相互补充的渠道存在。华为、OPPO、vivo等拥有传统渠道优势的厂商迎来销量反扑,传统互联网厂商节节败退,纷纷转型布局线下。例如小米和魅族就已经开始积极建设线下实体店,小米更是借此迎来了市场逆袭。总之,国内手机的中低端市场基本被国产手机品牌占领了。

  至于高端市场,苹果手机仍然具有优势,但随着国产科技的迅猛发展,且价格实惠、配置高,大众的需求已逐渐偏向后者。

  根据国际调查机构GFK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上国内品牌占绝对主导地位,华为(包括旗下品牌荣耀)以1.02亿部的销量排名第一,销量份额为23%。

  排在第二位的是OPPO全年销量7756万部,第三位vivo为7223万部,第四位苹果为5105万部,第五位小米为5094万部。同2016年相比,这四家增幅都不大,约在5%至8%之间。

  排在第六位到第十位的分别是:魅族1681万部、金立1494万部、三星1107万部、百立丰lephone的467万部以及联想179万部。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三星手机,仍未走出Note 7 爆炸阴影,在中国市场遭到了边缘化,份额向零逼近。而苹果近期也深受“电池门”、“降速门”等负面事件影响,加之苹果十周年纪念版iPhone X价格、性能、外观等差强人意,在中国市场已现疲软迹象。一代手机销量神话缔造者,恐怕已逐渐走下神坛,历经30年的风云,相信国产手机将引领新一代风潮。


随便看看